6月15日,第29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貴州展區,貴州省“十四五”重大文化出版工程——孔學堂書局出版的《陽明文庫》進行首批新書發布,23種新書在本次國際圖書博覽會上亮相。
作為集學術上的權威性和規模上的唯一性于一體的現象級新時代出版工程,《陽明文庫》的首度發布,在全國出版界和學術界備受矚目。該出版工程以陽明文化為核心,多角度、深層次挖掘陽明文化資源,高水準、全方位匯聚和推出海內外陽明學研究精品力作。國內學術界相關專家認為,《陽明文庫》在陽明文化的文獻保存、學術研究、普及推廣和國際交流等方面,價值豐厚,意義深遠。
《陽明文庫》首批新書發布會現場。
陽明文化無疑是近二十年復興優秀傳統文化大潮中最為耀眼的熱點之一,而在宣傳、弘揚、研究陽明文化的大潮中,王陽明悟道之地貴州則是無可爭議的重鎮。近年來,貴州省加大了陽明文化研究、轉化和傳播的力度,全方位地推進陽明文化的傳承、研究和普及,其中最引人矚目、最具代表性的工程,便是出版《陽明文庫》。2019年,孔學堂書局在貴州省委宣傳部的指導和貴州省孔學堂基金會、貴陽孔學堂文化傳播中心的支持下,啟動《陽明文庫》的策劃、編輯、出版工作。包括本次發布的23種書目在內,該文庫將在“十四五”接下來三年(2023—2025年)一共完成第一輯140種圖書,其中含出版學術專著系列和古籍整理系列等圖書123種左右,普及推廣讀物17種左右。
王陽明曾經在貴州參學悟道,貴州在《陽明文庫》這一重大文化出版工程地不斷推進中,持續深化對陽明文化的研究、轉化和傳播。
《陽明文庫》首批新書發布會現場。
“王學研究的新典范”
本次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陽明文庫》展區的參展書目共23種,有包括《地緣、血緣與學緣的交織——中國人文和自然境域中的王陽明及陽明學派》《本體與方法——王陽明及其后學學術思想研究》《羅汝芳學譜》等在內的學術專著系列14種16冊;包括《新刊陽明先生文錄續編》《陽明先生文錄》《鄒子愿學集》《鄒子存真集》《南皋鄒先生會語講義合編》等在內的古籍整理系列9種9冊。
全國各地陽明學研究者們對該文庫的出版表達了關注,并從學術層面進行了高度評價。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董平認為,《陽明文庫》搜羅古今中外陽明學研究要籍以及今人研究的代表性著作,匯為一編而分為不同書系,“體大思精,架構完備,充分體現出版單位孔學堂書局用思之精、用心之深、用意之美與用功之勤”。而其出版的意義在于,“必將成為王學研究的新典范,并為推進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積累新的經驗,而其嘉惠學林之功,則必將在歷史綿延中愈加顯現其恒久價值”。
《陽明文庫》首批新書發布會現場。
華東師范大學資深教授、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楊國榮認為,盡管關于王陽明哲學的研究已有不少,但綜合起來集中展示其思想內容的讀物,相對較少,《陽明文庫》在改變這種狀況方面,邁出了引人矚目的一步。“這套叢書匯集了關于王陽明思想研究的不同成果,同時也收入有關陽明后學的相關考察,不僅內容豐富,具有學術的價值,而且設計精湛,給人以美感。”
武漢大學國學院榮譽院長、教授,貴陽孔學堂學術委員會主席郭齊勇則用“知行合一致良知,陽明精神傳萬代”兩句,表達對《陽明文庫》首批新書發布的祝賀;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孔子學會常務副會長干春松以“心學純明,拔本塞源”八個字作為對《陽明文庫》的寄語。
《陽明文庫》首批新書發布會現場。
本次發布的新書中,還包括了日本知名陽明學者的著作。日本中國學會副理事長、日本關西大學教授吾妻重二為此專程來信說,陽明學對日本的影響不可忽視,王陽明的著作在江戶時代至二戰前被許多人閱讀,而且日本保留了不少王陽明著作的珍貴版本和佚文。他表示:“此《陽明文庫》除了收錄當代中國著名學者的陽明學研究著作之外,還包含了中江藤樹的《翁問答》、熊澤蕃山的《集義和書》、大鹽中齋的《洗心洞札記》、以及三重松庵、三輪執齋、佐藤一齋等日本知名陽明學者與陽明學共鳴者的代表作品的翻譯和注釋。其中不乏《翁問答》《集義和書》等用和文寫成的著作。這些著作的語言并非現代日語,而是江戶時代的古日文,因此翻譯并非易事。這些著作被翻譯成中文,恐怕是首次之事。在此也可知《陽明文庫》的出版具有開創性的意義。”
學術界“豪華陣容”加盟
500年前,王陽明因宦官迫害,被貶謫至貴州,一路躲避追殺,歷經心理上的掙扎和路途上的艱辛,終于來到修文龍場驛。在修文龍場,王陽明頓悟圣人之道,興建書院、講學傳道,培養了大批門生,對貴州文化教育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這是王陽明與貴州的交集。著名的龍場悟道,讓陽明心學與貴州之間產生了深刻聯系。500年后,一部氣勢宏大、構架完備、諸多方面在陽明學研究專著中尚屬首創的《陽明文庫》,既是貴州對這段文化歷史作出的莊重回應,也是對它所影響的今日世界、今日學術思想和世道人心所作出的“貴州表達”。
《陽明文庫》首批新書發布會現場。
該重大文化出版工程由五個部分組成:一是出版海內外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陽明學及陽明后學的研究著作;二是出版陽明學及陽明后學古籍善本、孤本的影印本;三是出版陽明學及陽明后學優秀歷史文獻的點校本;四是出版陽明文化的兩創類圖書(含學生、市民讀物);五是實現陽明文化的數據化工程。讓《陽明文庫》絕不僅僅是具備學術權威和專業高度,令專業研究者認可的“高深讀物”,普及讀本和數據化工程,讓陽明心學的精神財富可以穿越時空,流傳世代,惠及大眾。
孔學堂書局邀請眾多海內外學術精英參與這一文化工程。近年來,貴州對陽明文化在傳承、普及和研究上的大力推動,讓貴州已然成為陽明學研究重鎮之一,同時隨著“孔學堂”品牌影響力的顯著提升,也讓海內外專家一呼百應。由30位學界頂流組成的《陽明文庫》學術委員會,堪稱“豪華陣容”:北京大學哲學系人文講席教授安樂哲,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教授、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清華大學人文資深教授陳來,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研究員陳祖武——這四位顧問赫赫有名;郭齊勇、顧久、楊國榮、吳光、張學智、吳震、何俊、姚新中、張志強等一眾委員,也都在陽明學研究中成就斐然。這支“特別有學問,特別肯鉆研”的學術大拿團隊,成為《陽明文庫》出版工程的重要學術支撐。
陽明文庫|泰州王門思想研究(《陽明文庫》學術專著系列)。
國內外陽明學研究精英的加入,讓《陽明文庫》出手不凡:學術專著系列的《地緣、血緣與學緣的交織:中國人文和自然境域中的王陽明及陽明學派》,由知名陽明學者、浙江省社會科學院錢明研究員領銜研究,全國幾十位學者參與,上、中、下三冊洋洋100多萬字;古籍整理系列的明嘉靖十四年黔刻本《新刊陽明先生文錄續編》線裝本,入選“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同濟大學朱義祿教授的《泰州王門思想研究》一書,是近年在明清思想和王門后學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對進一步激發泰州學派的當代價值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自信的“貴州表達”
2020年9月,在第十五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上,貴州省委宣傳部、貴州省新聞出版局、貴州省版權局正式發布了“陽明·問道十二境”文化IP——龍場悟道、興隆書壁、平越思隱、古道心旅、陸廣曉發、水西論象、龍岡開講、貴陽傳道、南庵答和、南祠詠懷、東山遺韻、鎮遠留書,十二個王陽明在貴州的行跡事件,串聯起一條經典游學線路。
“陽明·問道十二境”串起的是王陽明在貴州各地留下的空間行跡;《陽明文庫》打通的是陽明心學在500年時間里的傳承與發展路徑。地理的路線和思想的印跡,殊途同歸地體現著陽明文化穿越時空的生命力。《陽明文庫》以書為媒進行的陽明文化研究和轉播,與已有的陽明學著述的起點、格局和氣象大不相同,用孔學堂書局總編輯蘇樺的話來說,其“亮點在于填補了全國乃至全世界陽明文化研究成果系統性、規模性出版的空白;特點在于遴選陽明及陽明后學典籍中國內外未出版的善本、珍本、孤本進行高質量影印、點校出版,以避免與其他陽明出版物的雷同;而重點則在于通過學術專著系列和古籍整理系列的出版,努力挖掘陽明學在貴州的傳承發展,以圖書集成的形式向世界展現黔中學派對王學發展的巨大貢獻,以筑牢貴州文化自信的基石。”
陽明文庫|羅汝芳學譜。
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李承貴也從貴州這個規模宏大的重點文化出版工程看到了“學術傳播”之外的深意:“在陽明文化建設上,貴州省的雄心與作為,使其成為復興優秀傳統文化大潮中的引人矚目的標桿;而在踐行‘創造性轉換、創新性發展’理念上,貴州省則是無可爭議的、出類拔萃的典范。”
繼此次在北京書博會上隆重發布的首批新書之后,《陽明文庫》將如何推進?據孔學堂書局副總編輯張發賢介紹,接下來的3年,《陽明文庫》學術專著系列專注于1911年以后的陽明學和陽明后學研究成果;古籍整理系列將以影印出版為主,出版陽明學及陽明后學珍稀古籍文獻;點校系列出版陽明學及陽明后學優秀歷史文獻的點校本;陽明文化“兩創”系列推出普及類圖書(含學生、市民讀物),有故事、繪本等形式;實現陽明文化的數據化工程。
陽明文庫|《心學何為》。
正如貴州大學教授、中國文化書院榮譽院長張新民為《陽明文庫》多出高水平一流成果所題寫的兩句:“仰望頭上燦爛的神奇星空,激活心中本有的創造活力。”《陽明文庫》將500年間的陽明心學發展軌跡和研究精華展現于世人,并非只為“研究”或是“回望”。使之融入當下,作用于現世,使之喚醒當下每個人心中本自具足的創造活力,這也正是陽明心學所說的“致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