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大原書院暨董仲舒學術研究基地揭牌儀式在河北棗強縣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董學研究專家及董子后裔代表200余人共同見證這一時刻,一起探尋儒學脈絡,感悟文化魅力。
大原書院,始建于明嘉靖年間,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是棗強歷史上第一座書院。時任棗強知縣羅廷唯,為紀念董仲舒,“表章其遺跡”,在縣治西側建立大原書院,并選拔縣域優秀學子入院深造。書院及其院內之門、堂、舍、亭、園皆取名于董子言行。明朝萬歷年間,大原書院衰落。
2016年6月,棗強縣委、縣政府復建大原書院。落成的大原書院位于縣城中華西街南側,索瀘河西岸,占地一萬多平方米。風格取法明代冀南建筑,前堂后寢,呈古典園林書院盛貌:前堂區三進,有大門、義倉、儀門、書舍、講堂、三策亭、董子祠等;后寢區二進,有研習室、藏書閣、寢舍等。古樸疏朗的建筑群落與秀麗靈動的河湖風光自然銜接,渾然一體,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大原書院啟用后,將秉承“延文脈、美教化、厚風俗、淑人心”的建院初衷,致力于弘揚董子文化,兼具教育培訓、文化研究、文獻收藏、旅游休閑等功能,力求成為衡水乃至全國傳統文化教育及學術研究的重要基地。
大原書院啟用儀式上,中華孔子學會董仲舒研究委員會會長、上海交通大學余治平教授致辭,他表示,棗強縣大原書院順利落成,董仲舒思想與文化的研究和傳播又增添了一個有益平臺,希望大原書院在今后能夠成為董學研究的一個陣地和窗口。魏彥紅教授代表河北省董仲舒研究會和董子學院致辭,她認為,塵封430年的大原書院迎來重生的曙光,將傳承優秀文化之道統,書寫時代精神之新篇。
當天,活動現場還舉行董學研究基地揭牌儀式?!爸腥A孔子學會董仲舒研究委員會董學研究基地”由中華孔子學會董仲舒研究委員會會長余治平教授和棗強縣縣長劉新營共同揭牌?!昂颖笔《偈嫜芯繒瓕W研究基地”由河北省董仲舒研究會會長李奎良教授和棗強縣人大主任李佩池共同揭牌;“董子學院董學研究基地”由董子學院執行院長魏彥紅教授與棗強縣人大副主任陳國強共同揭牌;董仲舒石像揭幕儀式由河北省董仲舒研究會會長李奎良教授與棗強縣縣長劉新營共同揭幕。
人們饒有興致地參觀了大原書院,欣賞了學子們的國學經典誦讀展演,共同感受書院的新生與傳統文化的魅力。